甘肃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与生产学重点学科是在原动物营养学、饲料科学和动物生产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61开始招收研究生,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科授权。本学科1998年被批准列为甘肃省1998~2001年重点扶持学科。2001年11月接受并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评估;此后,学科点就自身存在的差距,着力克服与改进。2002年被批准为甘肃省重点学科,2006年再次被批准为甘肃省重点学科。本学科在杨诗兴、彭大惠、张松荫、崔玉溪、赵有璋、刘孟洲、郝正里等学术大师的带领下,形成了深厚的学术积淀,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研究生经验,具有较好的办学基础,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学风和逐步建立了较好的培养模式。
1.研究方向
在稳固原有动物营养生理与产品品质调控(研究消化道结构与功能、营养与免疫、营养与性状表达及其调控机制,分析主要经济性状发育、表达和调控的相关网络)、饲草料资源的开发利用(评定饲草料的营养价值,研究饲料营养价值的变异、组合效应、配方技术管理与配合饲料品质控制技术以及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营养与加工技术)及动物营养(主要研究动物的营养规律与营养需要量,营养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拓展形成了具有西北地区特色的现代家禽生产(主要研究家禽生产、管理与环境控制的关键技术及新工艺、新模式,研究禽肉、蛋产品品质的营养调控和遗传控制)和牛、羊生产系统(以西北地区优势畜种—绵羊、山羊、牦牛等草食动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其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品种选育与良种化技术、草原放牧生产系统、动物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等领域研究工作,为草食动物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两个新的研究方向。
2.师资队伍
截止2010年,已在学科点内建成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有教授5人,兼职教授(研究员)7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博士学位获得者4人,硕士学位获得者14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94.74%。
3.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
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适当扩大招生规模。2006~2010年共招收博士30名,硕士96名,毕业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76名,博士发表SCI论文8篇,发表其他文章12篇,硕士发表文章51篇。2006~2010年共举办国内学术会议11次,参会人数1605人,共有25人次参加国内各类学术会议15次。
4.科学研究
以草食动物研究为特色和重点,以动物营养生理与产品品质调控为基础研究主攻方向,以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的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领域,着力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能力。2006~2010年共申请到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5项,横向经费68万元,科研经费共计1438万元。目前,年平均用于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和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经费达287.6万元,近5年已获省级奖励2项,厅局级奖励1项,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1篇,取得发明专利4项,发表SCI论文9篇,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发表论文17篇,其他论文115篇,鉴定项目7项。
学科点加强与公司之间的科研合作,先后与英国丹尼斯克、陇原中天、兰州博亚、民勤种羊场和永昌种羊场等多家公司和养殖场进行科研项目合作,承担1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饲用酶制剂和精油饲用效果评价,丹尼斯克动物营养),2010年丹尼斯克动物营养公司在学科点设立“甘肃农业大学丹尼斯克动物营养研究生奖学金”。
5.环境条件
在学校实践基地建设规划下,已建成羊、猪、兔、鸡等动物的饲养试验圈舍和相应的消化代谢试验舍,并制作动物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专用栏或笼。实验室改造已经完成,配备了动物手术及饲养、反刍动物体外瘤胃模拟试验、其它动物胃肠外消化试验等设备及仪器。2006~2010年共投入实验室和动物场改造及购置仪器经费304.79万元,并与兰州博亚饲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建立了甘肃省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近5年标志性成果
(1)“肉用绵羊营养与繁育调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07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群选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获2006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饲料与饲养学》课程2008年获省级精品课程;
(4)年轻教师郑琛的论文“不同营养水平和组合全饲粮颗粒料对绵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影响”获2010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5)科研经费显著增长,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取得重要突破。建设期间到帐总经费达1438万元,主持国拨经费达928万元的2008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优质肉用羊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开发”课题,李发弟教授被遴选为农业部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并获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每年70万元的资助;
(6)Poultry Science、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被SCI收录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发表学术论文17篇;
(7)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
(8)2010年丹尼斯克动物营养公司在学科点设立“甘肃农业大学丹尼斯克动物营养研究奖学金”;
(9)与兰州博亚饲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建立了 甘肃省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 2006~2010年科研项目
序号 |
项目下达编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项目来源 |
项目起讫时间 |
经费(万元) |
主持人 |
1 |
2008BADB2B04 |
优质肉用羊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开发 |
科技部支撑计划 |
2008-2010 |
928 |
李发弟 |
2 |
|
肉羊产业体系 |
农业部农业生产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
2008-2013 |
210 |
李发弟 |
3 |
2008GB2G100324 |
优质肥羊规范化养殖技术试验示范 |
科技部农转资金项目 |
2008-2010 |
70 |
李发弟 |
4 |
GNSW-2007-04 |
应用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选育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的研究 |
省农牧厅 |
2007-2009 |
19 |
李发弟 |
5 |
0704XCNA008 |
肉羊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试验示范 |
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
2007-2009 |
10 |
李发弟 |
6 |
0702-07 |
断奶应激对羔羊消化道发育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 |
省教育厅 |
2007-2009 |
2 |
李发弟 |
7 |
3ZS061-A25-077 |
哺乳羔羊消化道形态和功能发育以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
省自然基金 |
2007-2009 |
2 |
李发弟 |
8 |
052456 CHA-GS-Y-11 |
羔羊早期断奶研究 |
世界银行贷款甘肃牧业发展专项 |
2007-2009 |
20 |
魏时来 |
9 |
096RJZA008 |
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选育群生产性能分子标记研究 |
省自然基金 |
2009-2011 |
3 |
马友记 |
10 |
2008BADB2B05 |
甘肃优质细毛羊新品种(系)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
科技部支撑计划子课题 |
2008-2010 |
50 |
赵有璋 |
11 |
2008BADB2B09 |
西北地区优质种用肉羊肉牛快繁技术研究 |
科技部支撑计划子课题 |
2008-2010 |
50 |
马友记 |
12 |
|
优质肉羊肉牛规模化健康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
罗玉柱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 |
2007-2010 |
2 |
方素栎 |
13 |
GKLAB201002 |
壳聚糖对绵羊瘤胃甲烷产生的调控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
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 |
2010-2012 |
2 |
郭艳丽 |
14 |
GKLAB201004 |
羊组织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研究 |
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 |
2010-2012 |
2 |
方素栎 |
15 |
横向项目 |
饲用酶制剂和精油饲用效果评价 |
丹尼斯克动物营养 |
2006-2010 |
68 |
李发弟 |
8. 2006~2010年发表论文(SCI及CSCD收录)
序号 |
论文名称 |
作者 |
发表刊物名称 |
发表时间 |
1 |
热应激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凋亡及其热休克蛋白mRNA转录的影响 |
周振峰
王加启 |
畜牧兽医学报 |
2010,41(5):
600-607 |
2 |
0~56日龄放牧羔羊消化道的解剖特点和瘤胃功能变化 |
王彩莲
李发弟 |
畜牧兽医学报 |
2010,41 (4):
418-425 |
3 |
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杂种优势 |
刘建斌
李发弟 |
畜牧兽医学报 |
2010,41 (2):
127-154 |
4 |
岷山红三叶异黄酮对产蛋后期母鸡生产性能、骨矿化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
王元生
李发弟 |
草业学报 |
2010, 19(2):
133-139 |
5 |
饱和脂肪酸对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采食量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
王建平
王加启 |
中国粮油学报 |
2010,25(2):
101-106 |
6 |
红豆草缩合单宁对绵羊瘤胃代谢及饲粮尼龙袋降解率的影响 |
张晓庆
李发弟 |
草业学报 |
2010 , 19 (1):
166-172 |
7 |
Molecular Clon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Chicken Δ-6 Desaturase |
康相涛
李发弟 |
Asian-Aust. J. Anim. Sci. |
2010,23(1):
116-121 |
8 |
高温条件下高产和中产奶牛产奶性能及瘤胃发酵的研究 |
王建平
王加启 |
动物营养学报 |
2010,22(1):
51-56 |
9 |
Effects of sodium gluconate and phytase on performance and bone characteristics in broiler chickers |
郭艳丽 |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9.150(3-4):
270-282 |
10 |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饲粮对肥育羔羊消化道pH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杨子江
李发弟 |
畜牧兽医学报 |
2009,40(9):1333-1340 |
11 |
Effect of dietary phytate and phytase on proteolytic digestion and growth regulation of broilers |
刘 宁
李发弟 |
Archives of Animal Nutrition |
2009,63(4):
292-303 |
12 |
Effect of dietary phytate and phytase on metabolic change of blood and intestinal mucosa in chickens |
刘 宁
李发弟 |
Journal of Animal Physiology and Animal Nutrition |
2009,94(3):
368-374 |
13 |
红豆草单宁含量对绵羊养分消化率及氮利用的影响 |
张晓庆
李发弟 |
畜牧兽医学报 |
2009,40(3):
356-362 |
14 |
饱和脂肪酸对高温环境条件下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及牛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王建平
王加启 |
动物营养学报 |
2009,21(3):
301-311 |
15 |
饲粮结构与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比例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
吴秋珏
郝正里 |
畜牧兽医学报 |
2009,40(1):
66-71 |
16 |
不同组合饲粮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
李 勇
郝正里 |
草业学报 |
2009,18(1):
112-117 |
17 |
Effects of Phytate and Phytase on the Performance and Immune Function of Broilers Fed Nutritionally Marginal Diets |
刘 宁
李发弟 |
Poultry Science |
2008, 87:
1105-1111 |
18 |
Effect of diet containing phytate and phytase on the activity and molecular ribonucleic acid expression of carbohydrase and transporter in chickens |
刘 宁
李发弟 |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
2008,86:
3432-3439 |
19 |
Diet-Induced Thermogenesis |
葛长荣 |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
2008,07(9) |
20 |
早期断奶羔羊饲粮的可消化性及对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
郭江鹏
郝正里 |
畜牧兽医学报 |
2008,39(8): 1069-1074 |
21 |
Efficacy of Phytases on Egg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Digestibility in Layers Fed Reduced Phosphorus Diets |
刘 宁
李发弟 |
Poultry Science |
2007, 86:
2337–2342 |
22 |
Feeding a natural plant extract affects growth performance in beef cattle |
葛长荣 |
Journal of Animal and Feed Sciences |
16, Suppl. 2, 2007, 586–591 |
23 |
Effect of crossbreed on the physical meat indicators in Yun-ling Black goats |
葛长荣 |
Journal of Animal and Feed Sciences |
16, Suppl. 2, 2007, 488–493 |
24 |
二花脸猪和大白猪睾丸IGF-I和IGF-IR基因表达发育变化的研究 |
李发弟 |
畜牧兽医学报 |
2007,38(5):
437-441 |
25 |
饲粮添加锌对蛋鸡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
李发弟 |
畜牧兽医学报 |
2006,37(3):
305-308 |
26 |
不同生育期不同品种苜蓿的果胶含量及与其他营养素的相互关系 |
郭艳丽 |
草业学报 |
2006,15(2):
74-78 |
9. 2006~2010年获专利、专著
序号 |
专著(专利)名称 |
作者
(发明人) |
出版(授权)时间 |
国际标准书号ISBN②
(专利号) |
1 |
PCR-mtDNA检测鸽子源性成分的扩增引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使用方法 |
张慧霞(2-6) |
2008.3 |
XQ01415826411 |
2 |
PCR-mtDNA检测鹌鹑源性成分的扩增引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使用方法 |
张慧霞(2-6) |
2008.3 |
XQ01415825511 |
3 |
PCR-mtDNA检测总禽源性成分的扩增引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使用方法 |
张慧霞(1-6) |
2008.3 |
XQ01490292911 |
4 |
啤酒花渣在配置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
魏时来(2-7) |
2007.8 |
A23K1/06;A23K1/18 |
5 |
兽医全攻略·羊病 |
韩向敏 |
2009.8 |
ISBN 978-7-109-14086-8 |
6 |
怎样应用猪饲养标准与常用饲料成分表 |
郭艳丽 |
2009.6 |
ISBN 978-7-5082-5682-5 |
7 |
羊的繁殖调控 |
马友记 |
2008.1 |
ISBN 978-7-109-12392-2 |
8 |
动物遗传资源保护概论 |
马友记 |
2007.9 |
ISBN 978-7-5621-3962-1 |
9 |
牛生产学 |
韩向敏 |
2007.8 |
ISBN 978-7-109-10620-8 |
10. 2006~2010年获得奖励
序号 |
获奖成果名称 |
项目完成单位或人 |
获奖时间 |
获奖类别名称和等级 |
1 |
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群选育及产业化开发 |
甘肃农业大学
赵有璋 |
2006 |
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 |
褪黑素调控动物繁殖季节机理的研究 |
甘肃农业大学
李发弟 |
2006 |
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
3 |
肉用绵羊营养与繁育调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甘肃农业大学
李发弟 |
2007 |
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4 |
《饲料与饲养学》 |
李发弟 郭艳丽
魏时来 蔺淑琴
郑 琛 张昌吉 |
2008 |
省级精品课程 |
5 |
不同营养水平和组合全饲粮颗粒料对绵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影响 |
甘肃农业大学
郑 琛 |
2010 |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





